對於創業人士來說,開公司和開公司銀行帳戶是創業的第一步。然而,在處理這些事務時,可能會遇到例如KYC和CDD等複雜的術語。本文旨在為創業者詳細解釋這些概念,並透過銀行開戶實例,助您理解認識你的客戶和客戶盡職審查有什麼分別?
什麼是 KYC(認識你的客戶)?
KYC,全稱是“Know Your Customer”,中文譯為「認識你的客戶」。顧名思義就是認識你的顧客,因為金融機構(例如銀行和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),與顧客並不認識,在跟客戶開始建立業務關係前,需要先了解顧客的背景、業務性質及資金來源等資料,從而防止金融犯罪活動。
為什麼 KYC 很重要?
因為KYC是全球反洗錢(AML)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(CFT)框架的第一道防線,包括以下重點:
銀行開戶的 KYC 實例
以開有限公司戶口為例,銀行一般會要求提供以下文件作KYC用途,包括:
什麼是 CDD(客戶盡職審查)?
CDD,全稱是“Customer Due Diligence”,中文譯為「客戶盡職審查」。
CDD是KYC的核心程序,除了一開始做生意時需要透過盡職審查去認識客戶的身份、了解客戶背景和業務。往後亦需要持續通過CDD去深入了解客戶的商業行為、交易模式,並持續評估客戶的風險。
CDD 與 KYC 有什麼分別?
KYC是初次與客戶建立關係時的身份識別和驗證,而CDD則是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、背景調查及持續監察的程序。
而金融機構通常會將客戶的風險評估結果分為: 高、中、低風險,再根據公司的反洗錢指引而採取以下的客戶盡職審查措施:
標準客戶盡職審查 (Standard CDD)
一般情況下金融機構都會採用標準客戶盡職審查,內容包括識別和核實客戶身份、了解公司的業務性質和目的、識別實際權益擁有人,以及持續監察公司未來的業務關係。
簡化客戶盡職審查 (Simplified CDD)
只適用於少數低風險客戶,例如在香港上市的公司。
加強客戶盡職審查 (Enhanced CDD, ECDD)
如客戶的風險評估結果分為高風險,金融機構必須採取更為嚴格和深入的審查措施。客戶除了需要符合標準客戶盡職審查的要求外,更需因應被定為高風險的原因,而提供額外資料。
加強客戶盡職審查 (EDD) 例子
例如在香港開公司,但公司以多層BVI公司控股,金融機構會難以識別公司的實際權益擁有人,而且離岸公司亦無法於香港公司註冊處進行查冊。
因此,金融機構會要求詳盡的盡職審查和文件要求,例如:要求提供 BVI 公司的 Certificate of Incumbency (COI)、Certificate of Good Standing、實際權益擁有人的推薦信(由專業人士簽發)和由律師公證的住址證明文件等,以滿足 “Anti-Money Laundering” 的監管要求。
創業人士如何輕鬆應對 KYC、CDD?
了解了 KYC 和 CDD 後,創業者可以透過以下方法,讓開公司和開戶過程更為順暢:
總結
將軍會計提供免費諮詢